郑州:内外兼修 重塑绿城

图片新闻经济日报2019-10-31 08:02:26

这是无人机拍摄的郑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8月9日摄) 新华社发

  河南郑州市于细微处见功夫,用精心、抓精细、求精致、创精品,把绣花一样的细心、耐心、巧心落实到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大幅提升了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

  在河南郑州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无疑为郑州发展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筹备和举办本届盛会的过程中,郑州不仅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更为郑州注入了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这次盛会给郑州带来了什么?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全面升级的城市基础设施,焕然一新的城市风貌,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市民文明素质再升华,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带着这些深入人心的“民族运动会印记”,郑州开启了全新征程。

  “四个中心”文脉通达

  每当华灯初上,很多市民便带着孩子来到位于郑州西部的CCD,欣赏这里璀璨的夜景,感受新建成的奥体中心等“四个中心”文化底蕴。

  “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就是在咱郑州奥体中心举行的。现在这里人气可旺了,我经常带孩子来这儿游玩,特别是夜景,随手拍出来的都是美图。”提起郑州CCD,家住中原西路的市民钟先生自豪地说。

  其实,郑州西部一直是城市经济发展洼地。为促进城市均衡发展,与东区的郑州国际会展中心(CBD)遥相呼应,郑州在西区的三环和四环之间打造了郑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CCD),自西向东分别建设了郑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文博艺术中心、市民活动中心和现代传媒中心4个标志性、带动性项目,简称“四个中心”。

  随着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郑州成功举行,以郑州奥林匹克中心为代表的CCD成为郑州市民新的网红打卡地。

  更重要的是,CCD建设体现了内外兼修,规划了地下空间综合利用。未来,这里将由地下交通环廊、地下商业街串起沿线16个“地标”建筑,地下综合管廊也将使这里的道路不再反复挖沟。

  城市,是兼具文脉和时代特质的魅力场所;城市中心,则是最能体现城市现代发展脉络的区域。正在郑州大学读研究生的赵小娟说,郑州西区的变化有目共睹,以前不少同学都想毕业后到东区就业,现在看到西区变得越来越美丽,想在郑州西边安居乐业的同学越来越多。

  一步一景美如诗画

  如果说郑州CCD绽放的光芒与新城区“自带光环”密不可分,那么,渗透到郑州角落的老城区背街小巷的变化,则是这座城市旧貌换新颜的生动写照。

  “满意得很。”这4个字最能表达郑州市民克秀英对居住了近50年的经六路一带的评价。老人的称赞,源自家门口的老街道变成了“马路花园”。经六路以沿街围墙为面,错层种植南天竹、红叶石楠等10余种灌木、乔木绿植;以绿化带为线,连通道路两侧所有树穴,用绿化带取代硬隔离;以街道拐角为点,打造“小而精致”的街道微景观。1公里健康休闲圈,铺设了1.1米宽、1公里长的城市跑道,沿途安装25组休闲座椅。城市书房和近百米长的阅读宣传长廊,优化了城市空间。

  经六路这条老街道的变化,只是郑州用“绣花功夫”重塑城市管理的缩影。漫步郑州大街小巷,不少市民发现,自己熟悉的“家门口”突然变得“文艺”起来。除了增添不少景墙、景石、漂亮的门头及街头绿地,那一面面“文化墙”更是传递着这座3600年古都的独特文化气质,真可谓一步一景,处处皆可入画。

  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举办之前,郑州城市管理还比较粗放。运动会后,围绕“整洁、有序、舒适、愉悦”目标,以市容市貌大提升专项行动为抓手,加速推进城市环境的“序化、洁化、绿化、亮化”,已打造出了453条与历史、文化、产业、功能相匹配的特色街道,文化符号和城市记忆融入了城市大街小巷,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不少在郑州城市管理一线工作几十年的工作人员深有感触地说:“一场运动会,提升了一座城市,郑州城管最大的变化,在于由粗放到精细,由精细到‘像绣花一样’。”绣花功夫,贵在心细,贵在入微。正是于细微处见功夫,用精心、抓精细、求精致、创精品,把绣花一样的细心、耐心、巧心,落实到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让政策善意和人文关怀传导到城市的每个“神经末梢”,才春风化雨般营造出了郑州的城市温情。

  浓浓绿意扮靓城市

  “郑州的拆围透绿很得人心。”市民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人们在步行经过金水路、嵩山路、建设路时,完全颠覆了过去人行道的感觉,既是在街头穿行,又像是在逛公园,不仅可以欣赏园内美景,而且可随时进入公园,在天然大氧吧内活动或小憩,让更多人方便地享受到生态建设的成果。

  城市公园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仿佛一个巨大的浇灌机,为郑州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润泽出更浓郁的葱茏绿意。据统计,今年以来,郑州新建成200个公园、微公园,离市民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又近了一步。在郑东新区建成区范围内,与城市生产、生活有机相融的开放式公园绿地约占19.9%、水域约占10%,成为公园城市示范城区。

  “民族运动会之前,我市公园绿地建设标准参差不齐。以举办全国民族运动会为契机,郑州园林绿化水平建设管理进一步提高。省会铁路沿线、生态廊道、过境干线公路、高速互通立交及出入口区域绿化‘五项’综合整治在新建绿地3896万平方米、连通绿道530公里基础上,管理更加到位。”郑州园林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在本届盛会之前,郑州公园城市建设还处在理念和部署阶段,之后通过科学推进碧沙岗公园、人民公园、紫荆山公园等拆围透绿,使道路和公园无缝衔接,实现了行人街上走,如在画中游。公园城市建设为百姓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

  有数据为证。目前,郑州建成区绿地率35.84%、绿化覆盖率40.8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平方米,均超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指标要求。经模拟评审,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93项考核要求中,郑州已达标88项。

  按照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郑州正进一步提升园林绿化的可参与性和可进入性,用更多的微景观增加“微幸福”,努力打造“开门见绿、推窗见景”的生态美丽家园。

  如今,漫步郑州街头,从不同角度,不同细节,都能真切体会到这座城市从内到外的深刻改变。这一丝一毫的改变,恰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洪流,正在推动着开放的郑州,创造出更加多彩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