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又發現5000年前城垣!

遇見鄭州郑州之窗2022-04-01 10:10:05

▲觀星台 劉客白

鄭州是一座不事張揚的城市

在當今中國2129座城市中

盡管它的建城史最悠久

但人們對它卻知之甚少

鄭州古代城池有百座之多

雖然已經老去千載,仍璀璨生輝

它們中有邦國之城、王都之城

也有諸侯之城、郡縣之城

一一開創了中國城市規劃建設的先河

成為中國城市發展的坐標,曆史演繹中的輝煌

最新!

鄭州發現5000年前城垣3月14日記者從“2021河南考古新發現”論壇獲悉,鄭州大河村遺址經2018-2021年度系統的勘探和重點發掘,厘清了聚落功能的性質和文化面貌,發現了仰韶晚期城垣,跟雙槐樹遺址屬於同時期,其走向、性質、作用對重新審視遺址在鄭州地區仰韶遺址群和對外文化交流占據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新的視角,增添了新的科學資料。

此外,各類地震遺跡為了解遺址沿用時期的布局、遺址的興衰提供了重要的資料,同時也為鄭州市區古代地質災害對史前聚落的變遷提供了實證材料,這些新發現將有助於推動中原地區文明化進程研究。

帶上這副鄭州文物地圖去尋找遠去的曆史無論是城區還是鄉村,不經意間,你就會與一座座黃土夯築的老城相遇。它們或高聳矗立,或靜靜安臥,任人們在斷牆殘垣間尋找傳奇的過往。

01

西山古城:開創最早版築城池

踏上鄭州市江山路與枯河交彙處西北角的那片丘陵,便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版築城池西山古城。它的規模不算大,內涵也並不出類拔萃,始終沒有引起人們過多的關注。1993年,國家文物局舉辦全國考古領隊培訓班,在最後的實習階段,他們來到了西山遺址,想一試身手。揮動考古手鏟,輕輕拂去曆史塵埃,讓人驚奇、興奮的一幕出現了:遺址中竟然發現了城池。這是當時發現的時代最早的古代城池,5300年前的人類社會遺跡。新華社隨即發布消息,鄭州發現中華第一城。

遺址北依邙山,南臨枯河,居高臨下,俯瞰著東南一望無際的黃淮平原。古城就建在向陽的崗坡之上,滔滔枯河從城池的南面流過,便於取水,方便生活,也便於防水,免遭洪險。現場文保人員講解,城池為環形布局,由雙重城壕和城牆組成,城壕為人工所挖,城牆用版築法夯打。現僅存城牆與城壕的北環部分,發現附設有“影壁式”防禦系統的城門二座及大量建築基址、墓葬等。豐富的文化遺存表明,人們在此生活長達2000餘年。

時任河南省考古研究所所長楊肇清評價,西山古城的建築方法、形制結構,特別是功能布局及所具有的多重防禦設施,顯示了巨大的進步和創造力,開啟了中國城垣建築規制的先河,對於探討中國早期城市的起源和華夏文明核心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著名考古專家許順湛更是認為,此城為中華人文始祖黃帝時代所築。西山古城被評為199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多年過去了,西山古城仍是迄今發現的中國北方年代最早的城池,成為中華文明發軔的坐標。

02 古城寨古城:奠定宮殿建築格局

在鄭州新密境內,自北向南,蜿蜒流淌著一條古老而美麗的河流——溱水,《詩經》曾以瑰麗的語言記述了這條河邊發生的優美故事。順著她迤邐的風光南行,在它即將與另一條曆史名水洧水交彙的地方,遠遠就看到一座雄偉的四方形城池,這便是古城寨。

盡管是夯土修築,但高達16米、厚達20—40米、長達1600米的牆體巍然矗立,寬達40—90米的城壕清晰可見,牆高溝深,氣勢雄偉。它建於何時?沒人能說清,是誰所建?也沒人知曉。

1997年,河南省考古所蔡全發帶隊,欲解開古城寨塵封的秘密。他們首先在城內用探鏟進行了調查,發現城內分布大片距今4000年前龍山時期的遺址,大大出乎意料。隨即對城牆進行解剖,讓人吃驚,這座保存完好的城池,竟然建在4300年前。接下來的考古工作,都是在亢奮中進行的,5000年前的灰坑、4300年前的宮殿、3800年前的陶窯、3300年前的水井,還有戰國、漢代的遺存,那時的人們在這兒一住,便是3000多年。

引人注目的是,在古城寨城池中部偏北位置,發現了同時期的大型夯土建築、大型廊廡建築以及其他建築的部分牆基、磉墩、柱礎和柱洞等。這些建築形成了由四合院、多進院落、回廊等多組建築組成的大型建築群。這在以往的城池中是沒有的。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杜金鵬認為:古城寨城池這一組建築的發現,在我國古代宮殿建築史乃至文明史的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從建築特性上來看:第一,這是我國現知最早的具有四合院特征的大型建築,奠定了我國數千年帝王宮殿建築的基本格局。第二,主體殿堂和廊廡建築,均使用了擎簷柱,它為回廊的出現,奠定了基礎。第三,出現了室內沒有隔牆的大型廳堂,長度超過38米,寬逾13米,形成了一個360多平方米的空間,這是我國古代建築史上的一個創舉。第四,多重院落的遺跡,開啟了後世宮殿多進院落前後連綴的先河。

古城寨城池,是已知中國4000年以前古城群中保存最為完好的城池。連綿不斷城池建築布局的“母體”,在我國築城史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毫無異議,它被評為2000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站在雄偉的城池前,你很難相信,它是4000年前的創造,版築技術竟讓這座土城保存至今。當年,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站在它的面前,久久不忍離去,口中喃喃道:這是世界級的文化遺產啊!

城池的出現,使部落間擁兵自重成為可能,城邦時代開始了,城池的建造,隨之進入新時期。

03

禹都陽城:王朝時代的第一個王都

鄭州登封有個告成鎮,唐代以前稱陽城。公元696年,武則天為了慶賀自己登嵩山封中嶽大功告成,下詔將臨近的嵩陽縣改為登封縣,將陽城縣改為告成縣。傳說,夏王朝的第一個王都,就建在陽城。 20世紀70年代,中國曆史博物館考古部、河南省博物館工作人員到告成一帶做調查,他們很快便發現一座古城,城內出土的陶器刻印有“陽城”、“陽城倉器”等文字,證實該城為陽城。但遺憾的是,這座古城的文化內涵,屬於春秋時期。河南考古界泰鬥安金槐帶領考古工作者,在陽城周邊再做尋找,在春秋城西邊一個平緩的崗坡上,發現了4000年前的城池,有意思的是,當地人稱這裏為“王城崗”。 曆史塵埃已經將這座中華第一都掩埋在地層深處,站在它所在的王城崗,形勝依然。城坐落在朝陽的崗坡上,背倚中嶽,前望箕山,南臨潁水,東瀕五渡河,山河環繞,天高地闊。考古資料顯示,王城崗城由三座城組成,大城內套著兩座小城,均為四方形布局,城牆用黃土夯築而成,城內面積達35萬平方米,外有環壕。經碳14測定,大城使用年代約為公元前2090年—前2030年,小城稍早,這恰在夏商周斷代工程確定的夏代紀年起始階段。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伯謙認為:“根據地望、年代、等級、與二裏頭文化關系以及‘禹都陽城’等有關文獻記載的綜合研究,王城崗龍山文化晚期大城,應即‘禹都陽城’之陽城,東周陽城當以‘禹都陽城’即在附近而得名,而早於大城的王城崗龍山文化晚期小城,則可能是傳為禹父的鯀所建。” 城邦時代的廝殺終以強者的勝出而結束,王國時代登場了,夏代以中立天下的氣魄,成為中國第一個一統王朝。 中國第一個王朝從這裏立國起步,這是中華文明史考古的重要突破,王城崗遺址被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重要考古發現,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04

望京樓夏商古城:夏滅商興的標志

鄭州南部有條鄭新快速路,自古便為通往江淮的官道。出鄭州南行,經過郭店鎮,便會看到路邊醒目的提示,已進入夏商古城保護區。今天,在地面上已看不到城牆,但人們在地下找到它時,著實讓中國考古界興奮異常。 2010年,鄭州市動工修建市區通往新鄭的快速路,途經新鄭孟家溝村時,有一個叫望京樓的遺址,橫亙其中,這裏曾出土過不少商代青銅器。時任鄭州考古院院長的張松林,帶人去遺址周邊考察,不到一周,就傳回來了一條喜人消息,望京樓發現城址,並且城牆就在新調整的路基上。 搶救發掘工作隨即展開。他們發現,望京樓不是一座城,是兩座城,大城套著小城。又發現這兩座城還不是同一時期所建,大城為夏代(前2100年—前1600年)晚期,小城為商代(前1600年—前1100年)早期,顯然,大城為夏王朝所建東方衛城,小城是商王朝推翻夏王朝後重建。 再發現,商代的城池還建有甕城,這是中原地區發現的最早甕城。城內有夏代、商代的建築基址和大量文物。考古發現,夏代城池為四方形,城牆外側有護城河與自然河聯通形成的一個防禦區域,面積達168萬平方米。商代城池建於夏代城池內,2400米的城牆由主體城牆及護坡組成,城牆外側開挖有護城河,總面積約為37萬平方米。 公元前16世紀,商湯開始了革夏之命的戰爭,這場戰爭是從消滅夏王朝東方的衛城開始的。望京樓城址,揭示了商滅夏曆史更替的曆史瞬間,對於探討夏滅商興的年代和中國早期城池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一考古成果被評為201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曾經的望京樓城池遺址,今天車水馬龍的鄭新快速路,夏代在這裏建立衛城,商代滅夏之後,在這裏重新建立衛城,這裏不僅控禦著南北要道,還守護著北邊的王都。

05

鄭州商城:三千年前城市規模之最

依托強大軍事實力建立起來的商王朝,國力更為強盛,疆域更為遼闊,社會更為昌盛,將青銅文明推向了高峰。 在鄭州中心城區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間,匍匐盤踞著一座龐大的古代城牆骸骨,這便是建於3600年前的商代亳都都城城池。它縱橫今日管城、金水、二七三個城區,由宮城、內城、內城壕、外城、外城壕組成,面積達17平方公裏以上。

宮城坐落在今鄭州市的城北路到金水河一帶,為統治者臨朝起居之所。城牆已埋入地下,城內有連片的宮殿夯土台基,其中一座重簷回廊九室宮殿基址,東西面闊超過65米,南北寬15.6米,規模龐大。城內發現大型石砌蓄水池、水道等供水設施,布局有序。 內城圍宮城而建,是貴族和平民居住區。平面為方形,周長7公裏,牆體大部分還矗立在地面,城外側挖有10米深城壕,城內發現了大面積房基和水井等生活遺跡。 外城環內城而築,平面呈不規則圓形,城牆已埋入地下,已經發現的城牆近10公裏,城外側也修有護城壕。城內有制銅作坊、制骨作坊、制陶作坊等。在外城貼近內城處,發現三個商代窖藏坑,出土數十件青銅重器。

商城遺址內發現數以萬計的商代遺物,青銅重器雄渾,金飾寶玉璀璨,牙雕骨珍天工,青瓷灰陶拙巧,甲骨朱書曠世,兵刃利器精銳,無不使人慨歎。 曆經40多年考證,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報告》認為,鄭州商城為商王朝建立的第一個王都——亳。著名殷商曆史學家、中國殷商文化學會常務副會長李民認為:“公元前1600年左右,在世界文明史上有一些著名的城市,它們與鄭州商城同時或稍早於鄭州商城。如兩河流域的巴比倫城(前1894年—前1595年),亞述城(前2500年—前1500年),印度河流域的摩亨佐·達羅和哈羅巴城,其規模和建制都比不上鄭州商城。”中國考古界一代宗師宿白先生更是評價:“已有3600餘年曆史的鄭州商城,在中國城市發展史、世界城市發展史上,是一座不可替代的裏程碑。”

鄭州商城,是中國迄今發現的3000年以前規模最龐大的城池,1961年被評定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被列入中國20世紀100項重要考古發現。

06

京襄古城:禮崩樂壞的見證

 

在鄭州市中原西路進入滎陽境內,很快就會看到路邊豎著一塊醒目的路標——京襄城遺址公園。這便是中國最早的史書《左傳》開篇《鄭伯克段於鄢》中故事的發生地——京邑。 公元前8世紀,各諸侯國爭霸,禮崩樂壞,開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大動蕩、大變革、大融合、大發展的時代。那時的鄭武公,滅掉建在今日鄭州的虢、鄶等國,建立鄭國,設立京邑。鄭莊公時,將京邑作為封地給了弟弟公叔段。公叔段仰仗母親庇護,僭越規制,築城修兵,圖謀篡權,引發莊公警覺,隨滅殺公叔段。留下了“多行不義必自斃”等至理名言。 公元前636年,周王室發生宮廷政變,周襄王為避戰亂,曾在城內居住,因此京城又稱襄城。至今城內仍保留著“京襄城”“禦路崗”“老王門”等村名和地名。 京襄城為四方形城,南北長1722米,東西寬1418米,城牆四周有寬闊護城河。曆經2700年的風雨,絕大部分城牆仍屹立在地面之上,有十米之高,牆高池深,固若金湯,讓人遙想當年公叔段的野心,也感歎當年的築城技術。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嶄新的社會從這裏開始。 京襄城發生的故事,對於研究春秋曆史以及古代城市建築史,具有重要價值。京襄城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